查看原文
其他

巨头布局,政策助推,医疗健康行业将被5G技术如何颠覆?

胡煊 动脉网 2021-04-21


每一次革命性的底层技术诞生都会带来要素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对相关产业进行重构。

 

作为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技术,5G技术就具备这样的力量,并已在视频、教育、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开始显现出其强大的颠覆能力。当然,也包括医疗健康领域。

 

近日,在“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一场主题为“5G+医疗健康专题会议”在武汉举行。来自政产学研的专家学者齐聚江城,在会上对“5G+医疗健康”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未来展开了畅想。

 

众所周知,从2019年被科技行业定义为5G元年开始,5G技术便在社会与产业界刮起了一股“旋风”。这种热度,在5G正式商用化的今年显得更为明显。

 

从政策层面看,相关文件频频发布,地方政府也在抢抓机遇。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印发《组织实施2020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的通知》,提出了推动“面向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随之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浙江、湖南等省市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5G医疗应用落地。

 

从市场层面看,除了传统的三大通信运营商争先恐后布局市场外,新经济行业巨头也开始落子5G业务。今年3月,阿里达摩院宣布成立XG实验室,正式布局5G业务。作为5G技术的领先企业,华为与中国移动合作,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网络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舶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火热的市场背后,5G技术究竟能给医疗带来什么?医院应如何拥抱5G技术?还有哪些难点与痛点?未来趋势将如何演进?针对这些问题,动脉网通过梳理大会嘉宾演讲内容,以及采访多位行业人士,以求一窥一二。

 

“5G+医疗”带来了什么?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机器通信)三大特征。简单的理解就是,5G的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现有的网络,且具有较低的网络延迟。

 

得益于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5G网络将不仅仅为手机提供服务,而且还将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在医疗行业,5G技术将有效赋能远程医疗、医疗影像、急救车载、医院数字化服务及医疗大数据等多方面的应用场景,从而提升广大患者的就医体验。

 

“5G等技术的推进,为数字健康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助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在会上表示,通过数字创新来改造和提升医学是大势所趋。不仅如此,在今年抗击疫情过程中,互联网医疗特别是远程医疗提供在线诊疗、防疫咨询、用药指导,远程配送,远程教育培训等服务,为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分担了大量压力,成效显著,获得了各方认可。

 

细化来看,5G技术一是能够打破时空壁垒,让医疗资源实现线上化的集中。“疫情初期,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以5G互联网新技术为支撑的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5G技术的加持,使得两家医院以最快的时间跨越了地理的局限,实现了全国医疗资源快速地在线上化集中。不仅如此,也助力了院内的移动医疗应用,以及提供了无纸化的办公环境。”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女士表示。

 

二是能让急救过程变得更加高效。通过覆盖5G信号,急救车内的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畅通地与医院的专家医生进行沟通,并让专家医生清晰地看到急救车内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患者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数据也能实时传输到急救中心,从而实现高效精确的远程会诊,因此大大增加了急救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而在此前,由于信号单一、不稳定、清晰度低等因素,高效的远程会诊是很难实现的。

 

三是能够推动医学教育方式的变革。“5G技术的发展,使得混合现实等技术用于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成为了可能。”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国看来,混合现实平台将混合现实技术和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结合,并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传输,所有的医院和医护工作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实时、全息、三维的立体方式进行面对面的医学信息的沟通和探讨。

 

四是能够对患者院后的个人健康管理带来更好的体验。借助5G技术,可以将健康管理的终端连接医院、社区、家庭等各个场所,从而集成用户多个渠道的健康信息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医生可通过AI等智能分析了解患者群体的健康需求,为统筹医护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并让更多的患者参与其中。以慢阻肺疾病为例,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慢阻肺患者加强教育、进行连续12个月的随访等疾病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慢阻肺的住院次数和急诊就诊率。无疑,5G技术的参与,将使得个人健康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当然,“5G+医疗”带来的不仅仅是以上四个方面的改变,但核心的逻辑就是从空间与时间的维度,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及性,甚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而随着5G技术的普及,这场技术引发的效率革命将对医疗的生态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化。

 

“5G+医疗”的障碍是什么?


正如所有的新兴事物一样,从一个时间长线来看,5G会成为未来医疗健康产业重要的底层技术。但从短期来看,“5G+医疗”也必然会面临诸多考验,而这对于行业的先行者来说,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只有认清了障碍在哪,才能尽可能地避开,并找到解决方法。

 

首先在于行业标准的制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看到行业的参与者们会探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到底如何使用?知识库、技术路线到底该怎么建立?每个团队拿出来的技术路线都不一样,工作原理、技术模型不一样。因此行业需要规范的标准去引导和支持。”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表示。

 

因此,加快建立行业标准,解决5G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研究构建无线医疗标准体系,开展5G智慧医疗健康标准体系研究,推动5G智慧医疗健康设备、网络、业务应用、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标准制定成为了行业人士重点关注的方向。

 

再者,就是信息安全问题。由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5G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加快了健康医疗领域各应用的数据流通。在这个过程中,会隐藏一些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安全监管方式,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政策的引导是我们整个行业发展的航标灯和斑马线,有了斑马线,就有了保障。”卢清君表示,医疗健康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特殊性,医疗质量安全是绝对要守住的底线。

 

最后是风险和伦理的问题。利用5G技术进行远程手术目前存在容错率非常低的情况。手术作为具有较高风险性的医疗行为,一旦出现问题,就涉及到责任和伦理方面。一旦远程指导手术出现事故,责任如何界定等问题还存在一定争议。这对于行业参与者与决策者都提了一个难题,需要用实践与时间来改进与完善。

 

多方力量助力,加速5G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


新兴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不仅需要依靠时间、资本,还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助推。

 

除了国家层面高度重视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外,产业各界也从各自的优势资源与能力出发,不断为5G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提供助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作为国家5G+工业互联网政策的主要支撑单位和产业推动者,在技术架构、系统建设、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数字健康新基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支撑。

 

“在行业平台方面,我院和IMT-2020(5G)推进组一起为国家相关战略和政策的起草,以及相关技术研发、实验和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了支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信息通信院在两个部委的指导下,搭建了数字健康资源供给对接平台,整合了国内企业的5G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医疗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健康、大数据分析等各种服务资源,为数字抗疫做出了贡献。”

 

不仅如此,中国信通院在疫情期间还承接了两个系统,一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全国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二是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通过该平台为国务院的联防联控机制提供了支撑。

 

“对于医疗行业来讲,不同的应用技术跟我们医院的场景如何结合?如何让新的技术对我们智能医疗机械、可穿戴设备,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带来新的帮助,是我们产业界需要探讨的课题。”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医疗业务事业部负责人张宇鸣表示,通过5G技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十分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科研转化平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也在加速5G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一是推动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并同时在一个网络和云的架构中,形成一个标准机制,使得相关数据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共享、共用。二是在商业模式的探索方面,促进资源的提供方和资源的使用方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换。

 

  5G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

智慧医疗还需注意四个点


今年7月,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这也标志着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该标准将进一步推动5G的大规模商用。

 

R16标准意味着什么?首先就要理解5G的首个冻结标准R15,其主要是对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的支持,也就是超高清视频、AR/VR等消费级场景。而R16版本主要是对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的支持,即工业互联网等场景。

 

简单点说,R16标准意味着5G技术在应用层面从2C开始转向2B。不仅如此,R16还意味着5G最基础、最核心的标准已经完成。

 

面对5G技术逐渐成熟且开始大规模商业化,智慧医疗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但目前仍然有四点难点需要行业参与者注意。

 

一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目前智慧医疗整体还处于早期阶段。比如AI医疗虽然在应用层面已经覆盖到辅助诊断、虚拟助理、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但真正落地、符合医院使用场景的产品还比较少。

 

二是数据获取的难题。一方面,即便目前医疗数据海量,但大多为非结构化数据,难以发挥临床价值;另一方面,医学是一个前沿行业,随时都有可能碰到疑难杂症,如果不能获得循证医学支持,撬动高价值医疗资源,其算法也难大规模发挥作用。

 

三是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在AI大数据人才短缺的大背景下,医疗AI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短缺。在统计中发现,在47名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CTO或者首席科学家中,与医学专业相关的人才仅有7人,占比14.9%。

 

四是商业化竞争加剧,需要企业走出差异化的路径。随着5G技术的落地,越来越多的智慧医疗企业会加入进来,市场将出现更为激烈的计征状态,行业马太效应也会进一步显现,如何打通上下游链路、政府、市场资源,走出差异化的路径,并实现市场加速拓展,也是摆在各大企业面前的难题。

 

当然,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5G的到来,新的医疗模式必将出现,优质医疗资源远程共享和实时交互等将打破医疗资源匮乏、医护人员短缺、医疗水平分布不均等问题。而这,将是属于所有人的好消息。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心有远志,不知归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